当前位置:主页 > 电动汽车 > 行业新闻 >

路径分野下,无人矿卡如何实现商业化“突围”?

时间:2022-06-27 | 栏目:行业新闻 | 点击:

当新技术出现,一个绕不开的诉求往往就是商业化“落地”,自动驾驶也大抵如此。在从高潮走向低谷的那些年里,也许正是因为巨大投入与盈利尚远之间产生的矛盾,才让其在资本市场的“泡沫”逐渐被戳破了不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巨头、主机厂和零部件商、芯片公司、初创企业等纷纷入局,自动驾驶赛道开始出现逆势反弹,不时成为资本眼中“顶流级“的存在。

赛道重拾资本青睐的一个原因,似乎是指向在了从去年开始,行业已经在逐步做出商业化尝试,或者已经起规模地能够跑通商业化。拨开迷雾,其实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商业化的能力。自动驾驶进行到2.0版本,商业化的“突围”显然已经成为考量最重要的指标。

不少业内玩家已经在今天尝试着去满足“落地”诉求,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里都会有何差异?又会是哪几股力量能够率先在行业内实现商业化的“突围”?

业务殊途,但“商业化”是终将要汇入的同一条河流

当新技术出现,一个绕不开的诉求往往就是商业化“落地”,自动驾驶也大抵如此。在从高潮走向低谷的那些年里,也许正是因为巨大投入与盈利尚远之间产生的矛盾,才让其在资本市场的“泡沫”逐渐被戳破了不少。

不过,近两年来,赛道局势也在陆续扭转。首先是在国家层面,从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角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相关支持政策。

2021年3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目标。除此之外,在当年国家还相继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及《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等等自动驾驶行业相关的利好政策。

毕竟,资本市场回暖,往往离不开政策对行业的支持,而在技术落地的诉求导向下,各路企业们基于政策重新整装前行,则是基础的上层建筑。

今天自动驾驶赛道其实已经有了向着越发多元且发散方向发展的趋势,基于技术底色,从下海造车,到供应链上的芯片、激光雷达等硬件,再到ADAS算法、高阶自动驾驶等等,已是大有百花齐放之势,也由此出现了不少独角兽和准独角兽。

那么他们的殊途又都何在?我们不妨进一步观瞧。

首先是主机厂这一离量产最近的阵营,特斯拉的成功我们有目共睹,其优势在于,能够将阶段性的技术与量产做到极致兼容性,但在另一面,当前从新势力到传统车企,甚至不断涌入的跨界造车玩家,行业竞争已经逐步走上白热化,风险不容小觑。

其次是硬件供应链企业,好的一面在于新技术出现后,供应链缺口客观存在,但行业存在已久的老巨头自然不会轻易松口,而且就像是做芯片,从零做起的研发周期也往往较长。

最后则是软件技术领域,其相较于主机厂、硬件供应链赛道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玩家们在场景选择上差异明显,就比如Robotaxi、Robotruck,以及ADAS量产等等,各个场景里都会有不同玩家在进行深耕。

但这也仍并非赛道全貌,还有着在多年的发展过程里,业务布局看似有些大而散的企业,比如希迪智驾:从场景上切入的Robotruck、智慧园区、无人矿卡、智慧公交,再到智能网联车载设备OBU、智能网联路侧设备RSU、智能网联城市道路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车路协同方案。

这些涉及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企业,虽然在业务线上逐渐走向殊途,但商业化则是大家终将要汇入的同一条河流。在用技术颠覆传统的路上,抓住最触手可及的市场需求,往往也就意味着能够更早地踏上商业化浪潮。

无人矿卡创收千万,C轮融资3亿元追平赛道最高纪录

不过,在多年发展以来,虽然无人驾驶技术“从无到有”,但是国内目前由于政策、法律等规则的约束,使得在开放环境下商业化难以落地。那么,封闭化场景就成为了资本与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最好落地的“口径”。

这也将无人驾驶矿车成为了资本的“新希望”。首先,矿区偏远、几乎处于封闭式环境,是很好的落地场景;其次,由于矿区环境恶劣,并不是新一代工人的优先选项,招工难使得对无人技术有着极大的需求。

而且,当前行业内已经有着不少场景落地案例。

比如,希迪智驾的无人驾驶矿车,已经在年度产能分别为500万吨和400万吨的江苏句容台泥水泥矿山、甘肃金川二矿金属矿山,均实现了超一年的运输作业,累计运行已超2万公里,矿山运输共计12.5万吨。2021年希迪智驾产品项目的累计合同金额已经达到了2.4亿元。

此外,2022年4月,台湾水泥正式与希迪智驾签署了14台纯电无人驾驶的采购协议,这是国内建材矿山领域最大规模的一次无人驾驶批量采购,也是该行业首个全矿山无人驾驶项目,今年9月交付后,将成为该行业全国最大规模的全矿山无人驾驶标杆项目

商业化成果向好,资本市场也同样给予了其不菲反馈。在行业重新被点燃的2021年,希迪智驾更是斩获了共计4轮融资,平均每个季度都会有新的融资注入,其中B轮与B+轮融资共计达7亿人民币。并且,今年5月6日希迪智驾完成3亿元C轮融资,由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领投,中国新兴资产跟投,瑞世基金、乾道基金等老股东跟投。

可见,希迪智驾在以商业化为导向的既定战略下,当前无论是在项目进展还是融资方面,均已客观取得了可观成果。

那么希迪智驾的竞争力究竟何在?又或者说,资本市场与其客户,他们究竟是在为什么而买单?透过希迪智驾的具体情况,也许同样能够帮助我们对行业的新阶段趋势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

首先是对市场需求的洞察,虽然说希迪智驾业务布局较广泛,但不难发现其中有一条贯穿式的主线,即专注于商用车市场。自动驾驶技术面对纷繁的场景,客户现阶段诉求是改善还是刚需?其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商业化的意愿。

商用车市场不同于乘用车,拿矿山场景来说,一旦出现人员伤亡,轻则停产整顿,重则取消开矿资质,而且由于作业环境恶劣、安全风险较大等客观因素,作业人员老龄化的问题导致人力短缺,这一趋势可能会在未来更进一步扩大,因此其无人化改造的需求和动机其实一定程度上较乘用车更加迫切。

其次是场景降维,规避现阶段主流场景的路权与交通法规问题。相较于robotaxi和robotruck这样需要路权的场景业务,矿车是在封闭场景作业,因此并不会受到交通法规限制,这就使其在测试与落地之间几乎没有缓冲地带,从而有利于更快落地。

最后,则是技术筑底。如果说洞察需求与做场景降维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去接近水源,那么技术则是取水的最终决定性工具。

就比如在无人矿车技术上,希迪智驾已经有了一整套硬件与软件系统方案整合包,从3-5cm的高精度定位算法,到远程驾控、智能决策规划,以及车路协同系统,通过对车规级底层软件重构,希迪智驾已经可以实现用技术为无人化矿区作业保驾护航。

落实到实际场景中,其无人驾驶矿车当前已经可以实现自动排队装矿/卸矿、远程小型障碍物的感知、扬尘过滤感知、采矿平台开放空间动态规划、爆堆边界自动识别、井下装矿、卸矿、运矿全流程无人驾驶运行、井下巷道SLAM建图定位、远程应急接管等全链路无人化作业能力。

也许正是在洞察市场需求、发掘阶段性的优质场景、用技术最终汲取到水源这样的三层战略延展下,希迪智驾才得以在近年来不断斩获商业化订单,并且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尾声

在自动驾驶热钱涌动的那些年,技术一直都被奉为行业“圣经”,但今天再回头看,不难发现,曾经的我们似乎是对前景太过乐观。

毕竟,想要实现真正的无人化驾驶,其所需解决的绝不单单是技术性问题,技术背后同样复杂的伦理、法规等一系列问题,也都需要巨大的时间成本来消化。

因此,从希迪智驾今天的进展情况我们似乎是可以看到,对于曾经的行业独角兽们而言,今天已经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去摆脱仍旧纯粹技术性攀峰的惯性。无论是技术降维还是场景降维,通过阶段式地创造商业化价值,不断在攀峰的同时来保持自身竞争力,才能够更好地让技术与时间博弈。

对于这两年新兴的独角兽企业而言,想要挑战前辈同样如此,在技术层面的追赶同时,商业化已是其绕不开的一个新话题,这也会愈发成为今天市场关注的重中之重。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