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发布中国领先汽车科技50企业移动出行及创新服务子榜单

2021-05-14 新能智车网 中国汽车报
浏览

近日,毕马威中国未来50榜单系列,发布了中国领先汽车科技50企业移动出行及创新服务子榜单。经过数月密集的走访与评选,毕马威筛选出了这两个领域的多家领先企业及新锐企业。移动出行即网约车、分时租赁等出行服务;而创新服务涵盖的范围则包括新零售、汽车后市场、数据应用解决方案等板块。

 针对榜单反映出的行业变化新趋势,《中国汽车报》记者对毕马威华东及华西区汽车产业主管合伙人徐侃瓴、上榜企业能链联合创始人及CEO王阳,进行了专访。

 ♦电动化或拉动后市场产值激增

 移动出行与汽车创新服务作为汽车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与消费者息息相关,也是依靠创新赋能不断变革的一个领域。

 

毕马威发布中国领先汽车科技50企业移动出行及创新服务子榜单

 

 徐侃瓴介绍,毕马威的研究结果显示,从出行板块来看,由科技创新驱动的自动驾驶浪潮伴随着由需求促进的共享出行新业态(如网约车,分时租赁),使得出行板块呈现出自动驾驶+共享出行一体化的趋势。

 这样的背景下,产品和需求已经比较成熟,客户基础已经基本建立,该赛道玩家试图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并与OEM方面进行更多整合。他们试图扩展到新的客户群,由此导致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后市场板块来看,它以往不像其他细分市场那样为投资热点,但是趋势发生了变化,流入后市场的投资增加表明后市场的潜在增长趋势。徐侃瓴表示: “我们估计,在汽车全生命周期中车主的购车后花费可达20万元。电动化的发展使车辆的保养项目减少、周期拉长,但是消费者对车辆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和汽车电子属性的增强将衍生出新的后市场项目以及新的服务机会,后市场的产值可能会增长10倍之多。在不久的未来,榜单中这一领域的创新企业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中国最富有发展前景的细分行业中。”

 但徐侃瓴也谈及,目前中国汽车后市场中仍存在数字化发展水平较低、缺乏规模化和专业化、行业诚信度低等问题,这对行业参与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各类新兴平台正尝试以创新服务解决这些痛点,他们通过更加用户友好的界面打通了上游供应商到下游中小型汽配店的链条,使用户获取到更加优质稳定的服务。

 ♦能链以创新服务助力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影响人类共同命运,是未来100年的主题。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了热议话题,其中能源数字化转型更是成为了行业共识。作为互联网能源交易平台及数字化底层服务商,能链通过为中国4.25亿车主提供在线支付及能源供给服务,在汽车创新服务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毕马威发布中国领先汽车科技50企业移动出行及创新服务子榜单

 

 能链联合创始人及CEO王阳分析,传统能源方面,中国约有12万座加油站,能源产能过剩,民营加油站整体数字化程度低,运营成本高。为解决这样的痛点,目前,能链拥有全国性的加油网络和数字化服务能力;打通了上游生产和下游渠道的全产业链,将原本各自分散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供应链环节一体化,做到生产源头数据化、运输监管可视化、终端渠道溯源化。以存量石化能源减排、增量新能源替换,一减一替”双轮驱动,协助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共同助力碳中和,实现零碳目标。

 具体体现在:需求预测,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为上下游的采购和销售提供数据支持;稳定供应,团油连接2.5万座加油站,庞大的网络覆盖,为上游提供稳定的终端市场;C2M模式,终端油站通过平台下单,聚合油站需求,形成规模,向上游炼厂集采,降低成本;质量保险化,为下游提供稳定且有品质保障的货源。

 数字化:引入SaaS、AI和AIoT等技术,构建大数据云系统,实现上游炼厂、油库,和中游加油站、充电桩运营商及合作平台,与下游车主的互联互通;提供综合能源服务,能链综合能源港,向行业输出全套能源资产综合运营、综合商业服务,为能源资产业主提供品牌、数字化、运营、供应链的全方位赋能。

 在我国,新能源的使用对于“碳中和”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新能源方面,行业痛点主要是用户找桩难、充电难;运营商运营难。能链快电为行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具体体现在,深度线上运营,结合城市充电大数据分析配置合理的场站线上活动,使场站运营活动效率最大化提升;精细化场站,依据场站客户属性,用定制化活动,结合快电强大地网团队执行力,提升场站综合竞争力及服务能力;投入人力物力,加强“最后50到100米用户指引”,通过实景拍照标注,让新能源车主可以顺利找到优质的充电场站与充电设备。

 在企业服务方面,为中小车队提供定制化充电解决方案,包含车辆充电管理、财务管理等多项功能,提升中小新能源车队提升运转效率,降低充电成本;提供新能源平台接口服务,为下游平台提供充电接口赋能,为合作平台用户提供优质的充电服务。

 ♦电动车后市场酝酿机遇与挑战

 的确,从前不久落幕的2021上海国际车展可以看出,有超过250款新车型上市、首发或者是预售和亮相,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新能源车型。以BBA为代表的各大传统汽车厂商,在沉寂了许久之后终于开启绝地反击,而一直表现亮眼的新势力品牌同样不甘示弱。

 电动汽车的大爆发,让人们感受到了电动化浪潮的奔涌而来。而新能源车的特殊结构及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注定改变汽车后市场的业务形态和思维方式,这将给企业创新服务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徐侃瓴分析,新能源汽车的特性催生出与传统汽车不同的专业后端服务市场需求,服务范围从传统的售后服务(维修、保养、换电)扩展到充电服务、衍生服务(出行服务、车联网服务等)、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等业务。

 传统燃油汽车的故障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进排气系统、燃油系统和驱动桥等部位,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故障类型较多。而新能源汽车的故障主要在三电系统,与此同时,车载智能中控屏的故障率也较高。

 在充电运营市场:车电分离的换电、电池租赁模式或将存在优势,其主要针对的是以运营为主的商用车辆。此种模式可以在区域内实现电池共享,统一电池管理,延长电池寿命。

 在二手车交易市场:新能源汽车残值率较低,建立合理的二手车交易体系将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信心。在电池回收市场:车用锂电池在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要求后,通过回收可二次利用于诸如分布式储能等领域,实现梯次利用。

 传统燃油车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业务会选择自己做一部分,同时另一部分会和第三方专业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企业合作。而新兴的造车企业,没有足够精力发力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这给了第三方机构很大的机会。

 传统燃油车领域,车险业务占据了保险公司60%的业务,针对燃油车的保险条例也非常完整,相比较而言,新能源汽车的车险、保险市场还不算太成熟,相关条例的制定与完善,也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机会。

 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少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中的企业都是从传统的燃油车后市场转型而来,由于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在许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些转型的企业也遇到了不少难题。譬如,人员的技术培训、早期高额投入等。

 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维修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维修点少,对车主而言非常不便;另一方面,当电池出现问题时,维修店无法对电池进行维修,只能为车辆更换电池,然后将原来的电池包返厂维修,但对于用户来说,新换的电池并非原厂配置,仍难以放心。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到来,汽车后市场也将随之发生深刻变革,参与企业只有及时洞察趋势,预判形势,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变革中把握住机会。